不孕癥,育齡夫婦的煩惱
發(fā)布時間:2015-04-29 發(fā)布:管理員
閱讀:
不孕癥,育齡夫婦的煩惱
衡水市第二人民醫(yī)院不育不孕門診 安小巧 安新濤
每對育齡夫婦都渴望能夠擁有健康活潑的寶寶。但是有一些夫婦結婚多年后卻一直未能懷孕,無法分享到為人父母的喜悅。數(shù)字統(tǒng)計表明,在100對已婚夫婦中就 有大約15對夫婦遭遇不孕不育的痛苦。難以懷孕好似陰云時刻籠罩在心頭,讓人難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那么,究竟什么是不孕癥?不孕癥包括哪些原因呢?該如 何預防呢?
不孕癥,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
一般情況下,生育正常的夫婦在不避孕的情況下1年受孕的機會為85%,2年為93%。在我國,一般把沒有采取避孕措施,有正常的夫妻生活,但2年未懷孕者稱為不孕癥。
大多數(shù)人知道,受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必須具備很多條件:卵巢排出正常卵子;精液正常并含有正常的精子;卵子和精子能夠在輸卵管內相遇并結合成受精卵,受精卵被順利地輸送入子宮腔,子宮內膜已充分準備適合于受精卵著床。這些環(huán)節(jié)有任何一個出現(xiàn)異常,便能阻礙受孕。
因此,建議存在不孕癥情況的夫婦,必須經(jīng)醫(yī)生檢查診治,通過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和作某些輔助檢查或借助特殊診斷方法查明原因。夫妻婚后較長時間不孕時,心 頭難免會有陰影,但千萬不要主觀臆斷地埋怨對方如何,而是應從雙方因素中去找原因,本著夫婦同查同治的原則,盡早查明原因及時治療,以避免夫婦之間不必要 的誤解。
不孕“元兇”有很多
通過我們的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不孕的病因通常有以下五個方面,主要有女性原因、男性原因、男女共同原因、年齡原因和生活方式原因。
女性的原因總體來說比較復雜,主要有:輸卵管因素,輸卵管受損或阻塞,卵子與精子“難以見面”;卵巢因素,排卵異?;蚋鞣N卵巢腫瘤性病變;宮頸因素,子宮 頸發(fā)育及腺體分泌不良或子宮頸各種炎癥及腫瘤;子宮因素,先天發(fā)育不良、畸形、子宮腫瘤及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內膜增殖癥、子宮內膜炎癥及粘膜下腫瘤。
當然,女性成功孕育背后有男人的一半,但是有些原因會導致男性不育。比如精子數(shù)量不足,正常男子每毫升精液能產生至少2千萬個精子,如果少于2千萬個精子 則為數(shù)量不足,降低受孕機會;精子活力不足,快速向前精子少于25%,難以抵達到子宮;精子形態(tài)不良,畸形精子大于70%;無精子或精子完全缺乏,睪丸功 能衰竭、輸精管堵塞;性功能障礙如射精障礙或陽痿;死精子癥、逆行射精及血精子癥。
而今社會生活環(huán)境和工作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而一些生活方式也可能導致不孕癥發(fā)生。比如,飲酒和吸煙經(jīng)有關資料證實能損害男性和女性的生育力;長期暴露 于高熱,如熱水浴和蒸汽房,能降低精子質量;高劑量咖啡因會使受孕更困難,并增加流產的風險;接觸毒性物質,如工作中的農藥、放射性物質、X-射線及電磁 波或微波的發(fā)射可導致精子異常;一些治療心臟病和高血壓的藥物可導致男性不育。
隨著育齡夫婦年齡的增長,不孕的幾率增高。精子數(shù)量和活性降低不說,而且女性的生育能力也逐步降低。因此,建議想要生寶寶的夫婦還是要抓緊“大好時光”。
預防不孕有方法
不孕癥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預防的。當女性朋友發(fā)現(xiàn)自己有婦科炎癥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的做檢查治療。很多疾病,如盆腔炎,在急性期如能得到徹底的治療就不會變 成慢性盆腔炎,如果慢性盆腔炎能及時認真徹底治療,不一定會造成輸卵管不通,也不會因此而不孕。男性發(fā)現(xiàn)自己的包皮過長,就要及時處理,以免日后發(fā)炎,感 染,包皮過長對女性也有很大的影響。
要學會釋放壓力,不要過度疲勞。研究人員指出,對生育過程感到憂慮的婦女與不怎么擔心這方面的婦女相比前者的排卵數(shù)量和受精卵的數(shù)量分別比后者減少20% 要保持好的心態(tài),心情開朗,減少精神緊張。如果工作或者生活中感覺壓力過大,可以適當?shù)倪x擇休息,解壓,給自己的身體和精神都放一個長假。
注意飲食規(guī)律。女性盲目減肥,大量減少飲食,大腦的攝食中樞和飽食中樞發(fā)生功能紊亂引起人的體重減輕,還進一步影響大腦神經(jīng),從而引發(fā)了所謂的飲食性閉經(jīng),從而就難懷孕。男性忙于工作,三餐不準時,對身體造成不好的影響,也是不育的潛在危險。
此外還要注意飲食平衡。日常生活多吃水果蔬菜,不要有抽煙和酗酒的習慣。要加強鍛煉,調整好自己的生物鐘,避免長時間熬夜。
重視避孕措施也是重要的手段。如果男女雙方暫時不想要孩子,要做好避孕措施,否則人流的危害對女性的不孕來說影響非常大。如果一定要做人流手術,要選擇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手術,術后要做好護理,這對預防不孕是有積極意義的。
2014年11月轉自《衡水日報》